这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关于权力与经济的深刻考量。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到后来的内阁制度,明朝的政治结构与清朝有着本质的不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明朝走上歧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朱元璋废除丞相的背景。他在扫平诸侯一统天下后,加强皇权是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基础。但是,这也意味着他削弱了宰相这一重要职位,使得后续帝王无法有效地通过宰相来分担政务和监督百官。
接下来,是内阁制度的兴起。在明成祖时期出现了文官内阁,而在宣宗时期,内阁开始拥有更多权力。这一过程中,武勋集团势力的衰落,以及帝王对内阁倾心,使得内阁成为一个不可控力量。
然而,在宋代以至于五代藩镇不断主导政权更迭的情况下,“士大夫与帝王公治天下”才得以实现。而明代,以文驭武并不像宋代那样,是因为文官集团自己争取而来,而非由帝王主动实行。
因此,当我们讨论明太祖一人私意(废丞相)是否使得明朝走上歧途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整个政治体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虽然朱元璋加强皇权可能带来了短期效益,但长远来说,它削弱了国家机制,对于维护国家财富和农民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让我们回归到原问题: 明朝人穷还是清朝人穷?答案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哪个时代的人更贫困,因为这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如政策、社会结构、战争等等。如果说明末农民起义频发反映出一种“国库空虚”的现象,那么清初军机处之所以没有形成类似党争,也或许可以解释为皇权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此外,从另一角度看,如果真要比较两者,那或许应该考虑的是每个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以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共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