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史料中,夺门之变的成功秘密何在?一是君主英明,二是臣子忠诚,一举两得。然而,与靖难之役相比,“夺门之变”并未引发大规模流血冲突,而是以温和方式完成了皇位交接。这使人不禁思考: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取得成功?
有观点认为朱祁钰德行不足,因此失去了帝位。这种看法依据于朱祁镇复辟后的废帝诏书,其中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但需知,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因皇位争斗而决裂,他们对对方的指控往往带有目的性和个人恩怨,不足为信。
事实上,导致朱祁钰失位的关键原因与皇位继承问题有关。当时,他被迫登基,并册封年仅二岁的儿子为太子,以此合理化非正常的继承情况。但当北京保卫战获胜后,朱祁钰沉迷于权力,便决定保持其地位,并将继承权留给自己的家族。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除了侄子的太子位置,将自己的独生子立为太子,同时更换皇后。这一私心所致的举动损害了他的威望,最终却因儿子的早逝竹篮打水无功。
随着立储问题上的坚持,以及对反对者的酷刑使用,大臣们越来越反感。而由于继承人的悬念,一些失意的大臣开始策划取代他。石亨作为北京保卫战功臣,却因贪婪与于谦分道扬镳;于谦受重用,则成为了石亨铤而走险拥立太上皇复辟的手段。
曹吉祥与石亨同样拥有野心;徐有贞因南迁主张遭冷落,而杨善则因迎回瓦剌人陷入停滞期,这群不满者聚集形成颠覆朝廷阴谋。在他们控制军队和监察机构的情况下,“夺门之变”几乎无血无泣即达成目标。
景泰帝费尽心机欲掌握皇权,最终却自食其果,以悲惨结局示人,使人们唏嘘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