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朱棣称明成祖原因探究明朝皇帝排名表解析

0

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朱棣,但对于明太宗这个称号,或许就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明太宗是谁?好像并没有被广泛传颂。实际上,明太宗最初确实存在,只不过在历史的传承中发生了变动,导致它消失了。这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原因呢?我们一起来探索。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什么是明太宗。其实,明太宗就是朱棣。在朱棣去世后,他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被安葬于长陵。因此,在《明实录》中,我们寻找朱棣的记载时,不会找到《成祖实录》,而是查看《太宗实录》。

既然朱棣的庙号是明太宗,为何现在几乎没人提起,而普遍将他称作 明成祖呢?实际上,这与朱棣的一个后代有关,那就是清初的嘉靖皇帝。他为什么要改变这一点呢?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嘉靖皇帝其实是武宗的堂弟,当武宗无嗣后,他按照兄终弟及继位成为皇帝。尽管他从藩王升任,但作为一个极具主见的人,他坚持认为皇权应该由君自主,而非依赖大臣协商,如同他的想法和行为一样。在嘉靖元年,就爆发了大礼议之争。

大礼议的核心在于是否改换父母——杨廷和、毛澄等人认为若干年前即位后的他应认定自己的父亲母亲为自己父母,从而使他们由堂兄弟变为亲兄弟;然而,嘉靖坚持原来的父母关系,这引发矛盾。这场争议表面上是一次家族内部权力斗争,其本质则是在讨论皇权与臣子的关系。

经过三年激烈对峙,最终杨廷和辞职,大礼议以胜利告终。这还不够,以更强化自己的地位,嘉靖三年的七月,对亡父进行尊崇,并改其母亲尊号。此外,在九月,又一次修改,将父亲尊称“敬皇帝”,母亲尊称“昭圣慈寿皇太后”。这些举措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为了让自己的立场更加稳固,更名正言顺,加上自身世系变化的情况下,到了嘉靖十七年的九月,即1538年9月,世宗又一次更改谥号,将启天弘道高名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再次将其庙号从“兴祖”改为“成祖”。这样一来,“古今稀见”的情况便出现了:原本的明太宗成了新的名字—— 明成祖。而由于习惯性的影响,使得人们开始习惯性地将朱棣称作 明成祖。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