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侯方域的良民淘汰制(图) - 免费阅读全文

0

我是侯方域,明末的一位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的“海内名士争与之交”的“四公子”之一。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了我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广为人知。我自己写的《李姬传》也写出了李香的明大义、辨是非、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

除了文学创作,我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在《壮悔堂文集》中总结出了明末——也可以说是整个封建社会通过基层结构的变化,走向没落的周期性规律。这一个规律可以称之为“良民淘汰制”。出现“良民淘汰制”,是因为税收增加,加上兵役加重,加上刑罚加剧,加上劳役增加,再加上水灾旱灾瘟疫等自然灾害,以及官吏侵渔豪强吞并百姓,于是富裕的人们,就争相出金钱入学校,他们和日后得了一官半职的人,还有做了吏胥的人都可以免除苛捐杂税。如果十个人中逃避掉一人,就要以那一逃避了的份额加于剩下的九人,不难想像,接着有人会去做个游民、会去出家、有人会投靠权势者当起了弄臣、狗腿子、甚至不惜当太监。不仅比较强悍的被压迫者急着要成为压迫者,只要可以逃避就干什么都行了。恶性循环最后,剩下的只有那些最没有办法的人类。他们只能选择死于沟壑,或许能活下来,但只能作为盗贼生活。在这过程中天下大乱,暴力集团蜂起,最终打天下坐江山又开始新轮回。

与这个“良民淘汰制”并行的是“良官淘汰制”,这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封建集权不可避免结果。但在明亡之后,“四公子”中的朋友们纷纷隐居或出家,而我却于顺治八年参加河南乡试,并且成功中副榜,这引来世人的评议,有人批评我的晚节不保,而陈寅恪则认为这是不得已的情况,以此命名《壮悔堂记》,反映我的心境。我三十五岁回到老家商丘,在这里思考问题,将精力放在文学研究和思索总结上,为完成我的作品而奋斗。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