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不仅好色,而且对食物有着极高的品味。他拥有七位正式姨太太之外,还有众多的姬妾和短期伴侣。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他会吃各种能增强男性功能的食物。食与色的结合,在他这里达到了极致。
当时戚继光守卫登州,他专门指派渔民捕捉一种名为“腌肭脐”的海兽,即俗称海狗肾,并定期将其送往北京供张居正煲汤饮用。据明代文人王世贞记载,张居正喝下这种汤后,因奇热攻心、阳亢无比,便在冬天连续九寒天都头顶出火。官员们见状,也效仿戴光头,这成为了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风景线。
张居正因其独特的饮食习惯,被认为是会吃的官员。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位不讲究口福的官员呢?只要是官,就更容易受到请客、宴会、应酬和尊贵待遇,因此嘴巴越来越刁,舌头越来越灵,胃口越来越大,品味也随之提高。这促使厨师的手艺不断精进,以满足这些高级别人的需求。
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士夫买了一妾,说自己曾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的厨师,但这个妾实际上只是负责切葱丝。而清人梁章钜则讲述了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后,其姬妾散去,只剩一位专管小炒肉的小厮,每次将军饭单呈交,都只有小炒肉,而秀才想要试试,却遭到拒绝,因为他家每日只以斤计市肉,从何下手?
蔡京最终因饿死,而年羹尧被罚至杭州看城门时,也只能想吃油条却难以下咽。这两位宰相与将军,在他们神气活现、骄横跋扈的时候,无论大小官僚,都拥有一张永远填不满且永远不会满足的心口。此种堕落,是无法挽救的。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过程,或许恰恰依赖于五千年的这班能吃、好吃、善吃、懂吃的人们推动。如果要评功摆好,这些善于欣赏美食的人是否该算是推动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