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至清的帝制时代,值得称道的好皇帝屈指可数。明孝宗朱祐樘是其中之一,他之所以被认为是屈指可数的好皇帝,是因为他恭俭仁明、勤求治理,并且身边多有高风亮节的大臣。在他的治理下,弘治一代被誉为“众正盈朝”。
孝宗的素质与品格非常重要。他在太子时期接受了博学多才的教导,熟读经史,养成了“仁孝恭俭”的品格。即位后,他继续深入学习《孝经》、《尚书》、《朱熹家礼》、《大明律》,遇到疑问立即请教儒臣法吏。
然而,从小在宫中长大的许多皇帝,由于缺乏外界经验和批判性思维,最终形成了刚愎自用、骄奢淫逸的习性。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就对此有着深刻议论。他认为,只要不是像明孝宗那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大多数守成君主都难以避免这种局面。
而明孝宗则不同。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而且也广纳方正之士,以杜绝嬖幸之门和抑制外戚太监的权力。在早朝之外增设午朝,与大臣频繁接触,对内阁六部进行大幅度的人事调整。
例如,当时的一位内阁大学士万安,被发现每天只会写奏折推荐房中术秘方给皇上,因此遭到了罢官。而另一位内阁大学士尹直,也因其佞幸行为被言官揭露,最终也遭到了罢官。
相反,明孝宗却倾心于德高望重的大臣,如王恕和丘浚。王恕曾因敢于直言极谏而闻名,而丘浚则是一位学者型官僚,其著作受到皇上的高度评价。当时,有人甚至民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丘浚最终晋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并参与机务开创了尚书进入内阁的先例。
尽管如此,这两位大臣之间也有所争执,不愿意让步。这可能说明,即使是在最优秀的大臣中间,也存在个人偏见和争斗。不过,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还是能够共同促进帝国政治稳定与发展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