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即位后大肆杀戮功臣,几乎将所有旧日战友斩尽杀绝,只有信国公汤和幸免于难。汤和之所以能逃过朱元璋的刀剑,其背后的奥秘颇为复杂。朱元璋之所以残酷对待功臣,其实是出于对子孙后代安全的考虑。他认为那些赫赫战功的老臣们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因此在自己之前,必须先行铲除。
在这个过程中,太子朱标曾经进谏说:“父亲您杀大臣太多了,这样恐怕会损害君臣间的关系。”然而朱元璋并未直接回应,而是在第二天召见太子,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让太子去捡起来。在面对满是刺的荆棘时,太子感到困难,但最终还是被迫捡起。朱元璋解释道:“这些我所杀的人,都可能成为你未来做皇帝时的一种威胁。我把他们除掉,是为了造福给你。”
汤和原本也应该处于“要被铲除”的人群中,但他机警自律,不贪恋权势,最终保全了自己与家人的生命。这一点可以作为一种“考古”价值来探讨。他不仅拥戴了朱元璋,而且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了朱元璋的地位,这份功劳一直被他认账。
汤和还表现出了不争夺荣誉、能够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的心态。当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爵时,他只封侯爵,并没有发牢骚或怨天尤人,而是继续忠诚地伺候着皇上,并及时向皇上表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最终得到了宽恕,并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透了皇帝的心思,以此来保护自己。他知道当年的掌握军权的大将们现在让主动放手比较好,所以第一个请求解除兵权,并以身作则,说:“我已年迈体弱,不堪再次接受驱策,我愿意回到故乡,为我的坟墓守护。”这番话深受朱元璋喜爱,便拨款让他衣锦还乡,在凤阳老家建房,让他安享晚年。而他的晚年生活则更加低调,从不结交地方官员,也从不参与国家大事,只专注于享受生活,使得朱元 Scarlett 放心无忧。
最终,汤和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高龄逝世,被追封东瓯王,这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事迹。可见,《明史》中的评价——“沉敏多智数”,并不失其真实性,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物——一个既出奇命运又独树一帜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