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短暂统治:从大都到漠北,汉文化的隔离与遗忘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只存在了短短97年,从1271年到1368年,这段时间被分为两个时期:中原统治时期和退回蒙古高原统治时期。中原统治时期是由忽必烈等君主建立的国家,其定都大都(今北京),后来又称为元朝。而退回蒙古高原后的政权则称为北元,它在1402年随着鬼力赤篡位而灭亡,只存在34年。
尽管元朝在疆域面积上达到了空前广阔,并且实力强大,但其对汉民族的真正影响却有限。在那些被他们所统治的地方,官吏体系并未深入到汉民族的心灵之中。网络配图
他们拒绝接受一种新文明,对于汉文化持有一种排斥和歧视态度。但是,他们所控制的大片土地上的居民,大多数享受的是汉文化。这意味着他们既没有融入其中,也难以理解和掌控这片地区的人民。即便是在那段时间里,元朝成为了他们民族文化进步的一个良机,但最终,他们选择了拒绝与时代同步发展。当他们退出了统治权之后,就几乎什么也留不下,只回到它们最初的状态。彼此之间在文化上的隔阂,使得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对元朝关注度较低。不像其他民族,在统治我们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受到汉文化的同化,因此更容易融入我们的历史记忆。
网络配图
元朝继承了一套辽金旧制,比如行省制度、四等人制度都是从金国那里借鉴过来的。不过,无论是蒙古人还是金人、辽人,都为了更好地控制手中的王国,大规模地实施了“汉法”,选用的官员主要来自当地,只不过中央会派遣一些蒙古族官员加入。 元灭宋实际上很像隋灭陈一样,是少数民族通过一套体系去消除传统中的一个体系。此外,不仅如此,自秦始皇至清末,每个有名望皇帝数量并不多,再加上近代文学影视作品较少涉及这些人物,所以这种情况就更加普遍。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元朝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显著成就。一方面,由世祖之后帝国扩张基本结束;另一方面,由于后续几任皇帝守成不足,加之内斗频发,更换主子七八次,一系列强臣擅权、篡弑相继,让这个国家陷入混乱,而民众只能忍受苦难,没有任何功绩足以留名青史或流传后世。此外,由于近现代文学影视作品对于这些人物并不太感兴趣,这一切就更加导致了它们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