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大一统王朝性质探究与明宣宗朱瞻基短暂寿命背后的社会因素

0

在网络上关于明朝是否为大一统王朝的争议不断,人们对明朝北伐成功与否有着不同的看法。谭其骧先生提出的版本图和历史观点认为,明朝并非真正的大一统政权,而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我们来探讨一下明朝时期中国的局势。

首先,让我们看看明朝对中国北部的情况。在1368年,朱元璋将蒙古统治者逐出中原,并最终建立了明王朝。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北方仍然存在着北元政权,从1368年到1402年的时间里,它们迁都滦京。而后于1402年至1454年的瓦剌首领曾短暂地取代了北元政权,并控制了东西蒙古各部,其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巴尔喀什湖以及葱岭,北起安加拉河、贝加尔湖而南抵大漠,是当时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最后一股强大力量。

1439年瓦剌在土木堡事件中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但被于谦击退之后,明朝修建了一道近200万里的长城,但直到 明末也未能完全控制蒙古高原。

再来,我们看看明朝对中国西部的情况。在那个时代新疆地区属于察合台汗国,这个国家成立于1222年持续至1683年,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它最盛时期的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及西界阿母河,以塔尔巴哈台山为界,与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域相邻。然而,当新疆东部设置哈密卫并由之守护的时候,由于多次战事,最终在1513年放弃了新疆东部,将守军撤退到了嘉峪关。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有几个封建割据政权同时存在,如以清帝为代表的大一统清帝国,以及其他如蒙古储部(包括瓦剌)、察合台汗国等。此外,还有女真等其他小型割据政体。这意味着尽管朱元璋确立了一定的中央集权,但是他所建立的是一个局限性更强的地方性割据,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政治实体和文化身份。而且,此举开启了一种新的史观,即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而是接受分裂状态下的社会现实,这种理念后续影响深远,为未来的一系列分裂与重组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从历史角度分析,可以说虽然朱元璋及其继承人努力推行一种形式上的中央集权,但实际上他们所建立的是一个地方性的割据系统,而不是像秦汉或唐宋那样真正实现的大一統。大约直到清初努尔哈赤创立满洲族国家——努儿罕,只要他的继任者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六位圣君共同努力,一百多年的经营才使得18世纪初出现了一种名义上的“全中华”、“全世界”的政治概念,也就是说,大一统只有在满洲族人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而且这种情况只发生过一次,即清帝国时代。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