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的权力地位是如何的?他是否真正掌握了国家的大权?
曹睿作为曹丕的长子,在23岁时便继承了皇位,并在此期间确实拥有着相当大的实权。公孙渊在辽东地区的叛乱遭到了司马懿领导下的军队坚决打击,最终被彻底平息。而就在这一系列胜利之后,曹睿突然病倒,他急需召回那位功绩卓著的将领——司马懿,以确保朝廷能够顺利运转。
曾经有传言称,当时由于曹睿无嗣,他选择立自己的侄子8岁的小儿子曹芳为太子,并将天下大任托付给司马懿和那个名叫曹爽的人物。然而,这个安排并未能持续太久,因为很快就出现了一场关于权力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司马懿采取了韬光养锐之策,与人保持距离,同时又不失其锋芒。他伪装成生病之状,让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害羞,而实际上则是精心布局以对付那些试图剥夺他影响力的人,如当时控制朝政、心怀野心的曹爽。
当这个机会到来的时候,趁着曹爽外出狩猎放松的时候,于嘉平六年,即公元254年,那一年的春天,大风正盛,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机遇的时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懵发动了他的行动。他废除了曾经拥有的齐王称号,被迫退隐生活的小男孩——即前任帝位继承人的命运,以及新的帝位被授予另一个人——更小,更脆弱,但同样毫无政治经验的小男孩——即新皇帝曹髦。这一举措标志着从此以后,一直延续至今的一段历史:由一个家族独自掌控着整个帝国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