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详细死不复生快乐永存

0

我们来探讨历史古籍《晏子春秋》中讲述的一则故事:齐景公在牛山游玩,北望其国城而流泪,感慨道:“如果我能像这壮阔的国家一样永远存在,那我为何要离开这里去死?”艾孔和梁丘据都跟着哭了。只有晏子笑着旁边,他被景公擦干眼泪后转过头问道:“今天我出游,为何会这样悲伤?您身边的艾孔和梁丘都是跟随您的却也落泪,而你独自一人微笑,我为什么不理解呢?”晏子回答说:“如果能够让贤者常守位,则太公、桓公就能常守;使勇者常守,则庄公、灵公就能常守。因为君主不断更换,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看到的是一位仁德之主,而臣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这就是我的笑意所在。”

齐景公想起他去世的祖先,悲从中来,以这样的哀求声叫道:“为何要离开这座大国而死啊!”晏子对此感到好笑,他们没有死亡,又有什么当君王的事情可做呢!其实,景公可能并非真心悲痛于他的祖先,他更多地是在思考自己将面临同样的命运。

《左传》中有一段类似的对话,齐景公询问晏子:“从前有没有人不死,就那么快乐吗?” 晏子回答说:“如果从前没有死亡,现在享受的快乐,就是古代人的快乐了。但君王又得到什么呢?从爽鸠氏开始居住到季萴,再到逢伯陵,然后是蒲姑氏,再到太公,每个时代都有新的继承者。如果真的没有死亡,那么那才是爽鸠氏时期的快乐,并不是现在希望中的那种。”

作为一位国王,大多数人都是贪生怕死,不愿意放手。在炼丹采药寻找长生的皇帝众多。而生活困苦的人,对于死亡往往不会恐惧,因为生活太累,有时候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就像有些人盼着早退休,有些人却害怕退休而改岁数一样。

小说家毕飞宇的小说《青衣》刻画了一位拒绝退出舞台的人物。著名戏服演员筱燕秋因争夺《奔月》的主要角色的原因失去了理智,将滚烫开水泼向师傅李雪芬二十年前的脸上。二十年后,《奔月》复出筱燕秋继续占据舞台,不容许亲传弟子的春来上戏。在复出的时刻,筱燕秋本应该已经衣食无忧,但没等投资方挟持她,她便先一步离世。

毕飞宇说道,“如果我还算尊重生活的话,我必须说,在我的身边,在骨髓里头,在生活隐蔽处,都有筱燕秋无所不在。她们中国女性特有的韧性,使她们在努力的时候通身上下洋溢出一种力挽狂澜、至死方止的悲剧气氛。她们那种抑制感,那种痛,那种不甘,无论如何令人心碎。”

单位里也有这样一个女士,她成年之后选择工作,可当领导劝她辞去部门主任职务时,她却坚持己见:我犯了什么错误呀?我还能干两年哦!

当然,这样拼搏直至最后一口气的人并不只限于女性正如鲁迅所言,“可惜有一种人,从幼到壮,一切都不奇怪;从壮到老,也有点古怪;从老到死,却更异想天开,要占尽少年道路吸尽少年空气……”

李国文晚年的愤慨表达得如此深刻“老,就得承认老,就得服老,人们尊敬你的年齿,你资历,你过去成就,你好脾气好性格好人缘好风度……”但并非所有人的文学状态都值得尊敬。“明日黄花”的东西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今天,因此,我们既不要折磨自己,也不要折磨别人了。”

“世界上最难看的是那些老先生遇见女士时的一对七八十岁眼睛,在木然间迸发出邪光。”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