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时期,一个儒生因缘际会来到一位达官贵人的府邸做客。在书房里,他目睹了一块精美的玉石,上面雕刻着一只捣药的玉兔,形象逼真令人心动。那个达官贵人视这块玉为珍宝,对其护卫得很紧张。然而,这位儒生却难以抗拒那璀璨的光芒,将玩弄良久,不愿放下。
主人为了避免尴尬,借故让儒生将玉置于案头,但不料就在众宾客参观完毕后,那块美玉竟然不翼而飞了。搜身之时,主人难以摆脱窘境,只好打算默许此事。但幸运的是,一名机智的书童想出了一个绝妙计划。他建议主人带领众宾客去后花园欣赏荷塘风光,以此掩饰失窃的事实。
当众人在荷塘边漫步时,微风吹过,每个人都有可能隐藏着偷窃者的气息。那位书童细致地观察每个人的长衫内侧,便发现了之前触摸那块美玉的儒生腰间鼓囊之物。他迅速抓住了那个贼,并将他带到了偏房。
在那里,那位贼跪倒求饶,把那颗珠宝归还给了主人的家。主人虽然愤怒,却仍旧宽容并问询他的动机。那位贼坦白说,他母亲患病需要急救,而他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所以才选择这种卑鄙的手段。不过,他请求不要把这一切告诉别人。
主人的脸色缓和下来,并且赠予了那颗珠宝给他,同时也资助了一笔钱,让他能照顾母亲。这一切都发生在公众面前,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关于这个事件。而半个月后,当这名儒生的母亲康复时,他不得不向她揭露真相,因为是她提供资金帮助治疗疾病的。
然而,这次坦白导致母子之间产生冲突,最终被母亲用锅灶棍子猛烈地打击。一番打斗之后,她指出,即使身体上的伤口能够快速愈合,但是那些精神上的创伤却无法轻易消除。她希望儿子从中学习到诚实与道德的重要性。
受教育和训练后的 儿子一年后考上了榜眼。这份成就让他决定回报曾经恩惠的人们,而首先前往的是曾经赠予自己那颗珠宝的人。当他双手递上这颗已经磨亮如新的珠宝时,说:“现在,我终于可以把这颗‘污渎’洗干净还您!”但是,那位达官贵人微笑着回答:“你的心,就像这颗清澈如水的地 琴,从未沾染尘埃,你何须擦拭?”
儒生的泪水再次涟涟,因为明白自己的行为并不值得赞扬,更不足以洗刷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此事至此告一段落,但它对他的影响将永远铭记,为未来的一系列教训和挑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