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之后,明朝的忠义顺序中,有二十八位官员选择了殉难。其中,文臣中官职最大、地位最高的是范景文,他以清廉刚直闻名,被任命为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在农民军攻入北京城后,范景文拒绝逃跑,最终在破庙中写下遗书并自尽。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官员选择了同崇祯帝一起殉国,他们包括倪元璐、李邦华、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等人。这些官员中的很多人都曾是朝廷中的要职,但他们选择了死而不屈,而不是投靠敌军。
除了文臣之外,勋戚也有一些人选择了殉难。他们是明朝开国功臣以及皇帝、皇后的亲戚,与明朝休戚与共。在大难来临之际,他们也没有背弃国家,只有七个人选择了同情悲剧作出最后的誓言。
值得一提的是新乐侯刘文炳,他是崇祯帝的表兄弟,在危急时刻他哭道:“身为戚臣,义不受辱,不可不与国同难”。城陷后,他家中老幼十六口全部投井而死,他自己登上宅邸点燃,然后投身烈火之中。
这些人的行为被后世称赞为“树义烈于千秋”,他们的名字与日月争光,这些历史人物让人们对他们所守护的事业和国家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