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是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他的仕途起步颇为低微。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太原的乡试,但结果未考中,只得以副榜贡生之名进入国子监深造。他在安国寺隐居读书达六年,后又游学于太原“三立书院”四年,展现出其坚定的志向和不懈的求学精神。
家中的亲人听闻于成龙被选为官员,一方面喜悦,因为老爷终于有了正堂的职位;另一方面悲伤,因为他要远离家乡,前往遥远的地方工作。为了支付路费,他不得不典当田地和房屋,并雇佣仆人才能够出发。在行至晋南稷山县时,他拜访了好友武祗遹。武祗遹劝诫他:“广西的官位并不容易,你还要三思。”然而,于成龙坚定地说:“我们虽然没有科举身份,但历史上的皋、夔、稷、契等贤臣,也非科举所能涵盖。我此次出仕,不是为了个人温饱,而是要保持‘天理良心’。”这表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都将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