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晏几道中国学生信息网上的物品故事

0

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生于公元1040年左右,卒于公元1112年左右。晏几道自幼聪慧好学,对六艺百家都有所涉猎,他尤其喜爱乐府文体,其文才出众深受同僚赞赏。

他不受世俗约束,有着高傲的性格,不慕权贵,不利用父势或门生故吏谋取功名,因此仕途颇为坎坷,一生只担任过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等小官职位。在晚年的生活中,他家境逐渐衰落,但他的文学才华依然如初。

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评价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这反映了人们对他的孤芳自洁和高洁个性的认可。他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去童心,即使是苏轼这样的巨匠,也不在他眼中。据《砚北杂志》记载,当时苏轼在京城正受到帝、后赏识,而晏几道却以长短句行拒绝与之见面,这显示了他对个人独立和高洁态度的坚持。

晏几道擅长藏书且能诗,以词著称,《墨庄漫录》记载他聚集了大量书籍,每次迁徙时,其妻因厌烦而戏称他像乞儿搬惋。因此,他曾作诗云:“生计惟兹惋,搬擎岂惮劳……”此诗虽是戏作,但反映了他的愤世嫉俗和高洁趣味。

他的主要作品是《小山词》,其中包括260首,其中3首为长调,小令多数。他的小令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将晏殊辞藻雅致与柳永流丽的情感融合,使得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扭转了一时之间雅歌尽废的情况。

关于评述 晏几道的词风,可以说浓挚深婉,与其父齐名,被后世誉为“二晏”。但与其父相比,其作品更加沉郁悲凉,更优于言情部分。此外,由于社会地位和个人遭遇不同,其作品思想内容更具深刻性。在一些篇章中,他表达出了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以及个人往事回忆和描写的人生经历。这一系列抒情诗工于言情,却很少直抒感情,而多以婉曲笔触表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远而又充满力量的情感。

《小山词》的技法也有所创新日益纯熟,从语言精度到情感深度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此外,它们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伤感,是典型代表着艳色佳话结合古意新声的一种文学形式。许多作品,如《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景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历史文化,也让我们对于当代文化产生新的思考。而这些名字,就像时间里的印记一样,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