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朝皇帝为何称作官家这名号世人皆知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令人叹为观止而宋朝最终如何覆灭则成谜

0

在古代,皇帝被称作“官家”,这源自《晋书·石季龙载纪》中的记载:“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宋朝皇帝自称“官家”,反映了宋初时期皇权下降、文臣和庶民地位提升的社会现实。后续的宋朝君主继续沿用这一称谓,以表达与百官共同治理天下的意愿。

随着科举制度的实施,大量庶民阶层的人进入仕途,“官家”这一世俗称谓逐渐流行开来。在唐末藩镇割据混乱的年代,当权者只需兵力强大即可自立为王,“天子”一词失去了其神圣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君权神授”的观念开始动摇。

赵匡胤以“黄袍加身”登基,并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兵权,这些手段似乎轻巧,但他必须表现出宽仁大度来赢得支持。至于“官家”的流行,它不仅用于尊敬皇帝,还广泛应用于民间,如指公婆或高级别公务员。在《野客丛书》中,即有一处记录了媳妇对翁姑的尊呼为“官家”。

从本义上看,“官方”可以代表三类人:皇帝、当职人员以及长辈。而在使用时,如果是对皇帝,则区分为普通语和敬语。此外,由于两宋时期选拔人才规模扩大,从底层上来的文吏习惯性地叫皇帝为“官方”,并且他们的地位得到尊重,所以这种称呼显得更加自然。

李仲容曾经向宋真宗提出了质疑,对方解释说,《万机论》中有言:“三皇掌管天下,五帝居住天下。兼具三皇五帝德泽之美,因此名之‘官方’。”然而,这并非首次有人提出质疑,在他的前面还有赵光义,他也曾询问徐铉、杜镐二人关于此问题,他们均以敷衍搪塞而应付。

结论是,这样的命名体现了当时庶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日常视角,而不是因为他们过于谦虚。这并不仅仅是迫于情势所需,如赵匡胤最初如此做,更晚期的君主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只能顺应这个潮流。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