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字与莒,后改名贵诚,绍兴府山阴县人,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南宋第五位皇帝。其父赵希瓐早逝,他与弟弟于全氏家中寄居至十六岁。
嘉定十五年(1222年),他被立为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他被立为皇子,并更改名字为昀。在宁宗驾崩后,由权臣史弥远拥立成为帝。在最初的十个年的统治时间里,他对政务完全不闻不问,而是专注于学习理学和声色犬马之乐。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去世后,赵昀开始亲自掌管国家大事。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史党、提拔忠良官员、整顿吏治、修复财政等,这些措施得到了“端平更化”的称赞。
在端平元年的某一时期,他决定联蒙灭金,但这次行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导致了宋朝的国力进一步衰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昀逐渐沉迷于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将朝政交由丁大全和贾似道等奸臣操控,最终导致国家危机加剧。
景定五年的十一月十六日,在病重的情况下,赵昀驾崩,在位四十一载,以六十岁之龄告别人世。他的遗诏指定太子赵禥继承皇位,而咸淳二年的三月,他被谥号为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并庙号为宋理宗,被葬于永穆陵。
在周密《齐东野语》记载中,有人曾提出“景”、“淳”、“成”、“允”、“礼’五个字作为备选庙号,但最终选择了“理宗”,因为这种谐音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此外,由于他唯一的儿子早夭,没有直接男性继承人,所以他选择了侄子的儿子,即赵禥来继承帝国宝座,使得度宗成为接班人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