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京剧亮相朱家溍京剧史论研究者与票友的双重角色

0

在那个历史的长河里,朱家溍以一介书生之姿,踏上了文物研究与京剧艺术的双重征途。他的故事,就像一幅精致的画卷,在时间的流转中绘出了独特的人生篇章。

从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之初,朱家溍便已经拥有了一份不凡的心愿,那是要将他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古代艺术无限热爱融为一体。他曾任重庆文化驿站管理处总干事、国民政府粮食部专员,这些经历如同锻造,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文化事业的事业志向。1943年,他被调入故宫博物院重庆院部,与众多学者一起筹办那次在中央图书馆举行的盛大故宫文物展览。这场展览,不仅让更多人见识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宝库,更激发了朱家溍对这门学问无尽探索欲望。

新中国成立后,朱家溍仍然留在故宫工作,一路升至副研究员,并且在工艺美术学院兼课,同时还担任梅兰芳先生不可替代的情感顾问。在1983年,他荣升为研究员,从此成为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一位权威专家。此后的几十年里,无论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旅游学院还是香港大学,他都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博士论文,并传授给新一代学子。

除了这些正规职务之外,朱家溍还是一位多面手。他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圆明园学会理事等等。在1956年,他加入九三学社,也成为了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之一。他的生活就像是跨越时代的一座桥梁,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对中华传统艺术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关注和贡献。

对于京剧,这种源远流长而又充满活力的戏曲形式,对于朱家溍来说尤其有意义。他曾跟随杨小楼先生学习京剧,并在1988年的纪念杨小楼先生110周年诞辰时,以彩墨登场表演杨派的《长坂坡》和《青石山》。翁偶虹评价道:“家的儿早已喜好戏曲,而且特别喜欢那些充满金戈铁马声响,以及鼙鼓将帅作出的作品。”尽管他73岁高龄,但依旧能够扎实地舞动刀枪并用,用身躯颀伟歌喉爽锐来呈现出一个完整但又略显神秘的人物形象。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1995至2000年的岁月里,即使80岁高龄时期,朱家溍依然敢于挑战,以卓越的手法扮演昆剧《单刀会》、《浣沙记》、《鸣凤记》、《铁冠图》、《卸甲封王》,以及京剧《连环套》、《湘江会》的武戏作品,让梨园界和所有京剧爱好者们赞不绝口。这段生命旅程,如同一首悠扬旋律,将永恒地嵌入到人们的心灵深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屈不挠追求艺术真谛的人生典范。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