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猫咪和春秋战国政治制度与变革的奇妙之旅

1

背离常规的政治制度探索: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啊,不错的时期啊!”是啊,周星驰的这句话,虽然有点发自内心的智障,但也能代表当时人民的心声吧。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单是官制变革一项,就令人目不暇接。

要说变革,首先是春秋时期的官制。这个时期,官职能够晋升上去,但到一定等级之后却再也晋升不上去。看似稳定,实则停滞不前,完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战国时期,虽然设立了诸侯,可准备权仍然在中央。等到中央实力逐渐削弱,各个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坚固时,大家才开始有了决策权和准备权的平衡。

在司法制度方面,春秋时期缺乏对社会矛盾的判定和处理能力,社会不稳定因此不可避免。战国时期,陆续出台了《秦小地》、《韩非子》等法律文本,减少了矛盾的发生。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有方家、大夫、大宗、卿士等众多地位区别明显的贵族群体,人民之间的地位差异很大。战国时期,随着贵族密集地区赋税和徭役的增加,一些家族阶层逐渐崩溃,然后崩溃的空间又为贫民等较低层次人群所占领。

春秋时期的世袭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往往导致家族贵族强盛,其他人则相对落后,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推崇能力,而非血统和家族背景。这就导致一些新兴贵族上攀了上来,而且这也启示人们去掉身份迷信,关注个人能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在官员选拔制度方面,官本位思想渐趋强大这种制度,自然会导致选拔的局限。战国时期,人们逐渐意识到官员的能力和地位之间是有更多关联的,如此才能真正推动人才培养和晋升。其中代表性的两个方面就是:限制豪门世族的权力和官员机会;扩大选官活动的范围和渠道等。

区域性和地方性贵族的政治地位变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很明显。春秋时期,各个地区贵族群体之间的权力地位都相对平均,存在一定的平衡,也就是中央当前最弱的时期。而到了战国时期,中央逐渐开始崛起,省级划分越来越多,各地贵族群体的地位和地理位置上就有了较大差异。

立法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春秋时期,法律主要是简单而基本的制定,没有过多的细节,也没有过多的作者论文。崛起的战国时期精神文明水平提高,纷纷出现像《韩非子》这样具有比较高水平的法律文件,法律体系开始显露出清晰而庞大的轮廓。

丞相制度的兴起与衰落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变革一个让人“感怀往事”的例证。丞相制度在春秋时期的秦国兴起,总辖天下,但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各个诸侯国的崛起,丞相制度开始没落。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政治制度探究的时期。人类通过实践,逐渐发现了政治制度层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为以后代宣扬科学争得了很多的荣誉。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