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在建国前对他以老师相待极尽拉拢之能事,而建国后却翻脸打压。
从士大夫的分类来讲,刘伯温是独士,是个想拥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这与想控制一切的暴君是犯冲。从投奔朱元璋的年头来看,刘伯温谋士群中算是比较晚。他是在元至正十九年即公元1359年来到朱元璋麾下。此时距离朱家军一统天下不到十年。
《明史》记载了这四人与朱元璋见面的场景,对他们毕恭毕敬,不耻下问:“我为天下屈四先生,我今天下纷纷 何时定乎?”这种礼贤下士的情形虽“尧舜之君”的老套子,但名士们还是被打动了。刘伯温从此开始了为朱元璋运筹帷幄的人生新路。
在洪武五年,当胡惟庸出言不逊地指控 刘伯温背叛皇帝意图自立时,由于谈洋曾经被农民起义军占领,是个起兵的地方。胡惟庸上书称谈洋有帝王之气,这让 刘伯温成为了杀身之急。在一次探望期间,他服用御医开具药方后的病情加剧,更显得危险无比,最终他不得不悻悻归故里,不久去世。
关于刘伯温之死,有诸多争议,但总结来说,就像是一场君臣之间合作而又互相利用的小剧场,最终还是由那位老奸巨猾——朱元璋成为最后的大赢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历史人物如何因为自己的坚持和独立意识,被时代和权力所消磨,最终悲剧收场。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个小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理想、信仰与现实之间斗争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