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国祚之所以能够延续至八百余年,首先得归功于西周初年的家武王和周公制定的制度设计。相比之下,夏商两代只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其王权仅为名义上的共主,而整个华夏世界则是由各自独立、互不干涉的方国体制所构成。西周之所以能从小邦中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在西周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度,将全国领土通过分封联系起来,使诸侯国家与周天子之间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在当时是一个创新。在此基础上,又有井田制作为经济纽带,对于巩固王权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二点,即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其国祚绵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损益夏商旧制并建立新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这种文化共识对于加强整个社会对于统治合法性的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点,在东方区域及时建立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当犬戎攻破镐京后, 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其国祚。这一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其政治稳定性。
第四点,由于虚君现象和诸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任何一个诸侯会轻易篡夺中央政权。尽管如此,这种分封制度恰好有利于稳定,因为只有当周天子的力量足够强大时,他才能对诸侯进行有效约束。
到了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势力衰微,但仍然保持着宗法分封核心的地位,是诸侯们尊敬的大人。但即便如此,如果哪个诸侯试图篡夺这个似乎已经弱小的君位,也会遭致其他诸侯联合反击,因此春秋时代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策很受欢迎,而楚越争霸则容易遭遇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