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即位后大肆杀戮功臣,几乎将所有与他共勉天下老友一网打尽,只有信国公汤和幸运地逃过一劫,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呢?朱元璋的这一举措,其实是出于对自己子孙后代安全的考虑,他担心旧臣会在自己死后产生威胁,就像历朝历史中常见的一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尤其严重。明代的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据说当太子朱标进谏,认为父亲过于残酷杀戮,大臣,将来可能导致君臣间关系紧张,甚至影响江山稳固。朱元璋沉默不语,但第二天却给太子展示了一根荆棘,说如果太子能拿起,那就好了。这说明了他的用意,即通过消除潜在威胁来保护自己的儿子。
汤和原本也是要被杀的人选,但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他能够及时退出权力争斗,不贪恋权势,从而保全了自己及其家人。他曾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更早年与他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还早几岁。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领导地位,这份功劳一直得到认可。
尽管被降职封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公爵,他却没有发牢骚,而是继续忠诚侍奉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自我检讨,最终得以宽恕并升为信国公。此外,《明史》记载汤和“沉敏多智数”,这并非溢美之词,也正因此,他成为了一个“异数”。
总结来说,汤和之所以幸免于难,是因为他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此自保。他低调做人,不结交地方官或乡绅,不谈国家大事,让人以为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从而获得了皇帝的放心。在洪武二十八年七十岁高龄逝世前,被追封东瓯王,谥襄武,可谓备极哀荣。这确实是一个历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