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元朝时期的书写艺术袁宏道的尺牍之美图

0

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繁华都市─辽宁省博物馆藏画展”中,观众有幸欣赏到明代伟大的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描绘了苏州城乡之美,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和谐。

袁宏道,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人生态调和性灵说而著称。他不仅擅长山水游记,更以其精妙绝伦的尺牍著称。在他看来,做官并非他人所热衷的事,而是他自己厌倦的事情。即便担任官职,也不过几年时间,便辞去官职,投入到漫游山水、写作之中。

然而,当袁宏道接到兄长袁宗道发来的信件,要求他进京履新时,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游历生活,对京城政治产生了一些兴趣。但很快,他又感到那种生活方式对他的束缚太重,再次辞去了官职,在湖北公安隐居终老。这段经历充分体现了他对于自由与个人追求的渴望。

作为一名文人墨客,袁宏道对吴县有着浓厚的情感。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表达了对那里的景色以及风土人的赞美:“弟已令吴中矣。吴中得若令也,五湖有长,洞庭有君。”这些字句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忧郁情绪,因为身为一名县令,他却难以逃脱那些琐事和烦恼。

在给同行杨安福的一封尺牍里,他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苦况:“苦瘦,苦忙,苦膝欲穿,腰欲断,项欲落。”这些字眼似乎刻划出了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官场斗争与压迫。他还曾多次通过尺牍诉说着对人世间种种纠缠和复杂情感的无奈感受,如“人情茫如风影”, “过客积如蚊虫”。

最终,在给友人聂化南的一封尺牍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想要摆脱俗世尘嚣、追求自我真实生活状态的人的心声:“乌纱掷于优人”, “青袍改作裙裤”, “角带毁为粪箕”。这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文学巨匠如何用文字表现自己的自由意志,并最终实现这一愿望。

总结来说,从 袁宏道的手笔中的每一笔,每个字,都能读出一种超越朝代界限、跨越世俗束缚的情怀,这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精神所蕴含的一部分。而他的尺牍,不仅是一种书写形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仍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哲思。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