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与宋朝帽妖案的物品场景

0

赵昚简介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昚禅位于三子 Zhao惇,将自己称为寿皇圣帝。在位二十七年的他,在六十八岁时去世,其谥号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并葬于永阜陵。

后世普遍认为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对内政加强集权,加紧整顿吏治,不仅裁汰冗官,还惩治贪污;对外政策上,他积极恢复河山,与金国签订和约,但也重视农业生产,以致百姓生活安康,这段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然而,在历史评价方面,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统治并非完全无缺陷,如其对宰相秦桧的宽容态度以及对台谏官监察职能的限制等问题,也引起了不少争议。不过,他在处理岳飞冤案、改革军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南송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