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五代时期,有一位书卷满腹的儒生,偶然间得以踏入了一位权贵之家。主人所居之地,不仅豪华富丽,而且藏书丰富,珍宝无数。在这座书房中,一块雕刻精美的玉兔捣药,吸引了儒生的目光。那玉兔形态生动,如同活物一般,让人不忍释手。
主人见此,也被深深吸引,但他明白,那是自己珍贵的宝贝,便试图借故让儒生放下。但就在众宾客参观其他珍宝时,那块美玉却神奇地消失了踪影。搜身之后,无果,只能硬着头皮承受羞辱。
但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名机智的小书童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他指挥主人带领众宾客去后花园观荷,这里风景优美,荷塘清澈,每当夏日微风吹来,荷叶轻摆,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在这个过程中,小书童仔细观察每一位宾客,他们都穿着长衫,其中有几位腰间鼓囊囊的样子。小书童迅速行动,将其中一个怀抱秘密的人带到偏房内。这个人就是那个窃取美玉的儒生。
儒生跪在地上,对主人恳求原谅自己的过错,并将那块美玉归还给了主人。虽然主人的脸色严肃,但他还是控制住了愤怒,用温和的声音询问儒生的动机是什么。
原来,这个读书人因母亲患病而陷入困境,他不得不用这种卑鄙的手段来筹集治疗费用的钱财。他请求主人的宽恕,并保证不会再次犯错。而且,他也坦白说出自己窃取珠宝的事情,并对此感到十分悔恨和自责。
面对如此诚挚的话语,主人的心情缓和下来。他并没有揭露这一切,而是决定赠送那块美玉给这个读者,同时资助他治愈母亲。此事至此,就像云烟一样消散于空气之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半个月后,当这位读者返回时,他向他的母亲解释了发生的一切事情。但他的母亲并未因此而宽恕他,她甚至拿起锅灶旁边的一个烧火棍,对她的儿子进行了一顿猛烈打击。当她终于停止打击时,她告诉 儿子:“棍棒打在你身上可能会很快就好起来,但是那些灰尘,你永远也洗刷不干净。”
从此以后,这个年轻人更加勤奋学习,最终考上了榜眼。一旦高中,他首先做的事不是回家,而是在曾经赠予他那块珠宝的地方拜访达官贵人双手递上那块珠宝,然后说:“我现在可以把这块珠寶擦拭干净还您。”
达官贵人微笑回答说,“汝心如玉,从未沾染尘埃,又何需擦拭?”
年轻学子泣不成声,因为他的心已经纯洁得像石板一样,不需要擦拭。而这场误会与悲剧,也成为了两代之间传颂千年的故事,它提醒人们,即使是最纯洁的心灵,也可能因为一次错误而蒙上污渍;但正如最后一句话所言,那些污渍终将随时间被抹去,只留下坚韧不拔、执著追求真理的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