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李贽生平简介明朝人穷还是清朝人穷揭秘李贽的故事与思想主张

0

李贽的故事:揭秘明朝穷人与清朝穷人的生活差异,李贽的思想主张是怎样的?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

李贽生平简介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在万历中为姚安知府。

旋弃官,再次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其中还有不乏女子。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终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他批判重农抑商,并扬商贾功绩,以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他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对《水浒传》、《西厢记》等古典文学作品进行了评价。而他关于秦始皇的评价则是“千古一帝”。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点。

李 贽 的 思想 主 张

在社会价值导向上,他批判重农抑商,并扬商贾功绩,以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要求。他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在道德上,他提倡男女平等并追求个性发展;而在哲学上,他否定了“天理”的存在,并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气”的观点。

如何评价 李 贽?

作为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对封建社会虚伪现实进行揭露,为建立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打下基础,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焦点,被理解为理解晚明走向和变迁的一大关键人物。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