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后期,朝廷宽容仁慈,尤其是大明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1382年),她的名字至今仍然是个谜。《明史》中并未记载她为马秀英,而是在戏曲和民间传说中被如此称呼。大脚板底皇后、马大脚板底这样的绰号,也流传于民间。
马皇后的出身是宿州人,她的父母已不再有人知晓,只有一个事实:她曾经与郭子兴的儿子结发,但由于郭子兴早逝,所以她从小便生活在郭家,被认作义父的郭子兴的养女。朱元璋最初因贫穷而流离失所,幸运地投靠了郭家,并立下了战功,这才让他得以娶了这位美丽女子为妻。
随着时间推移,夫妻俩一起征战数十年,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的情感依然深厚。在朱元璋建立自己帝国的大业之初,即洪武元年(1368年),他册封他的结发妻子为皇后,同时也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封为太子。此外,他还追封岳父马公为徐王,并将岳母郑氏追封为徐王夫人,在太庙东侧建造祠堂祭祀。
当朱元璋还是一名低级官员时,他曾因为粮荒而不得食物,而是由他的妻子偷偷带来炊饼供他吃,但炖熟之后炖饼热到,她胸前的肉甚至烫伤。她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丈夫能得到温暖和充足的食物。但即使如此,她自己却常常没有好餐饭可吃。当二人权势显赫时,朱元璋会向群臣赞扬这个故事,将其比喻成“芜蒌豆粥”、“滹沱麦饭”,表达对她的敬仰。而每次提及此事时,他都非常感动,但当他把这些话告诉了她时,她只是淡淡地说:“我知道君臣相保容易,而夫妇相保则难。”然后继续劝导丈夫要忘记过去的人们共同艰苦奋斗中的苦难,不应忘记那些跟随着您一起奋斗的人们。这也是她的贤慧之处。
作为宫中的尊贵人物,大脚板底皇后一直保持节俭严谨,而且坚决反对丈夫想要恢复家族爵位的事宜,这样可以避免外戚干政的问题。虽然朱元璋性格多疑且嗜杀,但大脚板底皇后却以她的仁慈善良来挽救许多人的生命,并劝诫丈夫不要过度残忍。
在洪武十五年的八月,大脚板底皇后病倒了,全京城的人都请求上天保佑并求医治疗。然而,当医生无法治愈她的病痛时,她说:“生死乃命运,无需祷告何用!医者又怎能活人?若药无效,不应该怪罪于医者!”最终,在一次谈话中,大脚盘底皇后的遗言是希望丈夫能够寻找贤智的人选,以纳入朝廷,并始终如一地听取忠诚的心意建议。她去世不久之后,由于过度哀恸,帝王宣誓不再册立新任后的女人,因此接下来有李淑妃、郭宁妃等人继承宫中的位置。不过同一年九月,大脚盘底皇后的灵魂安息于孝陵,其谥号定位孝慈高皇后。大脚盘底御下人们总是怀念这位圣洁勇敢的大女主人,有歌曲传唱:
“我的先祖圣德,我行化邦。
抚育教育,我心难忘。
我心难忘,那万古千秋。
毗彼下泉悠悠苍天。”
因此,从那以后,“我心难忘”的歌词就成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的一种方式,它代表了一代人的思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