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权力巩固与光绪帝的登基
在清朝末年,慈禧太后通过一系列手段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她成为实际上的国家领导人。随着咸丰帝的去世,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帝继位,但由于同治帝年幼,实权仍然掌握在两位老佛爷手中。在同治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共同处理国事,并确保了朝廷稳定。
光绪帝的登基及其对外政策
然而,在光绪五年(1879年),慈安太后去世,由于同治帝已经成长起来,他开始逐步掌握政务。1889年,同治十一岁时逝世,由他的堂弟普妃所生的儿子光绪继承大统。这时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对内改革、对外抗击外敌成为当时主要任务。
光绪改革与洋务运动
为了应对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增长的压力和内部问题,如农民起义等,光绪推行了一系列变革措施,这些被称为“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这些改革包括设立近代化教育机构、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及改善官僚体系等。但是,这些急功近利的手段未能获得足够广泛的人心支持,最终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扑,最著名的是由康有为策划的一场失败革命。
甲午战争及翌年的政治危机
虽然早期的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中国陷入严重衰败状态。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惨败给日本,从此丢失了台湾及南满地区。此战不仅损失了领土,更暴露了中国军队落后的状况,加剧了国内社会矛盾,使得原本就动荡不安的情况更加激烈。
慈禧复辟与晚年的政治局面
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之后,即使是在国际社会施加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人希望能够恢复到过去由老佛爷主导的大格局。因此,当摄政王载沣因病身亡时,一部分拥护者提出了将慈禧复辟到宫中的建议。而这也意味着她再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不仅影响了国家命运,也直接关系到她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