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南怀瑾的书架晏几道的国学智慧在每一本书中

0

文/某人

晏几道(约1040-约1112),北宋词人,以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为晏殊第七子。其生平与国学大师南怀瑾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两位都以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们对待世事皆持独立自主的态度,对于权贵和世俗情感持远离之心。

如同南怀瑾对于儒家经典、道家哲学等进行深入研究一样,晏几道也早年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其文学才华卓越,被誉为“二晏”。然而,他不同意利用家族背景或政治势力来追求功名,因此仕途并不顺利,一生只担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务。

黄庭坚评价说:“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这正如南怀瑾那种孤傲不羁的人生态度,即使在当时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清高,不受外界诱惑。

除了文学成就,晏几道还是藏书家的典范。他收集了大量书籍,每次迁居时,其妻都感到厌烦,但他却乐此不疲。这一点与南怀瑾对于古籍珍宝的情感投入是相似的。在他的诗作《搬擎岂惮劳》中,他戏谑地表达了自己收藏书籍的心情,这种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在今天看来仍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虽然两人生活时代相隔千年,但他们共同拥有的一份精神追求让他们成为时代所难能可贵的人物。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他们都是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通过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并从中汲取灵感。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