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清朝那些事儿康熙皇帝曾经反复赞扬的那位廉洁著称的名臣成为天下第一廉吏

0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是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他的仕途起步颇为低微。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太原的乡试,但结果未名,只得以副榜贡生身份入仕。这一时期,国家正处在明末清初的动荡之中。于成龙在安国寺隐居六年,在太原“三立书院”游学四年,他心怀远大,曾写下《鸡冠花》:“亭亭赤帻岸台端,傲出风霜不自寒。要识朝阳凭一唱,扶桑高捧海澜安。”家人闻讯既欣慰又忧虑,因为他终于有了官职,但又担心他远赴罗城可能无归。

为了完成这次考核的旅程,他不得不典当田地和房屋,以雇佣五个仆人才能前行。在稷山县,他拜访了好友武祗遹,对其所面临的困难表示同情。武祗遹劝阻说:“广西路途艰险,你需谨慎。”但于成龙坚定回答:“我们虽非科举出身,上古皋、夔、稷、契岂能仅限科目?我此行绝非图温饱,我誓将‘天理良心’保持纯洁。”这表明,即便没有科举功名,也可以追随那些古代贤臣,如皋、夔、稷、契,他们并不都是进士出身。他决心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不会因私欲而背离公义。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