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是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方山县)人。他的仕途起步颇为低微。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参加太原的乡试,但结果未考中,只得以副榜贡生之名进入国子监深造。他在安国寺隐居读书达六年,后又游学于太原“三立书院”四年,展现出其坚定的志向和不懈的求学精神。
家中的亲人听闻于成龙被选为官员,一方面感到欣慰,因为他终于有了正堂的职位;另一方面也感到悲伤,因为他要离开故土,去远方赴任。为了这次旅程,他不得不典当田地和房屋,以支付路费,并雇佣了五名仆人才能启程。这段艰辛的旅途结束时,他来到晋南稷山县,与好友武祗遹会面。武祗遹劝阻说:“广西行省做官可谓艰难,你还需谨慎。”但于成龙坚定地说:“我们虽无科第之荣耀,上古圣贤如皋、夔、稷、契岂仅限于科举之门?我此行决意不以物质享受为终极目标,而是要保持‘天理良心’。”这句话表达了他的高洁情操和对公正道德追求的坚持,即使没有经历科举考试,也能达到英明领导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