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别号武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在史书中被评价为“才智过人”,具有强大的政治手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家世出身
武则天出生于并州文水县(今山西文水县东),父亲武士彟是一位商人,家境富裕。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为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的女儿。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以及同母姐妹韩国夫人武顺和郭夫人。
入宫与宠爱
14岁时, 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被赐号“武媚”。她在宫中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美貌得到了太宗的赏识,但她并未获得太宗的心意。在这段时间里,她与新任太子李治建立了情感联系。
重新入宫与崛起
永徽二年(651年),由于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主动请求将 武则天纳入宫中,以此打击情敌萧淑妃。李治同意这一请求,并让她再次进入宫廷。这一次, 武则天很快就获得了李治的心意,并生下了一子,即后来的唐高宗李弘。在不久之后,她被拜为二品昭仪,并迅速取代萧淑妃成为第一等嫔妃。
政变与权力掌握
随着时间推移, 武则天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最终成功地废除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从而确立自己作为当时最重要的人物。此举极大地增强了她的影响力,并为其日后的登基铺平了道路。
登基与统治
690年10月16日,自称“圣上”,改国号为周,以神都洛阳为首都,将自己的政权称作“神龙之际”。这标志着 唐朝正式结束,而一个以女性统治者的国家——“唐末至玄宗”的历史开始。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终结辉煌
然而,在705年的1月28日,由于病重及张柬之等人的反叛,她不得不退位,让位于前夫唐高宗及其继承者。但她仍然得到尊崇,被追谥为“則天大聖皇帝”。
后续评价
在历史上,有些学者对她的评价并不一致,一方面有人赞扬她的政治才能和改革措施,如提倡科举考试制度、整顿官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她的专制行为和对待反对派的手段,比如所谓「杀害小公主」事件以及对忠良的大肆迫害,这些行为激起了一系列民众抗议和官员反弹,使得她的晚期统治变得越来越艰难,最终导致了政权更迭。
总体来说,尽管存在争议,但《资治通鉴》记载:“則天垂拱三年,以疾薨。”显示出了人们对于她的复杂看法,同时也证明了她作为一位女领导者,在那个时代内外交困的情形下保持如此大的影响力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