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禥(1240-1274),南宋第六位皇帝,出生于一个微贱的家庭。他的母亲是荣王府的小妾,因其出身低微,被正房夫人欺负,并遭受了打胎药的毒害,但最终生下了他。赵禥自小体弱多病,智力低于正常水平,却被宋理宗精心教导。
在位期间,他将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使得南宋偏安江南面临着蒙元政权的威胁。在后宫生活方面,他却技高一筹,被誉为“春夏秋冬四夫人”。然而,他荒淫无度,以至于连批答公文都交由四位宠妃执掌。
尽管赵禥在政治上表现平庸,但他对待文化有所造诣,为《资治通鉴》作出了贡献。他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如实行经界法和取消官庄改为包佃制,以试图稳定经济。但这些举措并未挽救国家衰败的命运。
历史评价中,有人认为赵禥是个“柔选无骨”的君主,用以形容他的软弱无能。而蔡东藩则指出,他宠信奸臣、荒淫无节,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是一种悲剧性的宿命。
除了政治上的失误,赵禥还有个人轶事,如一次祭祀大礼时因雨而改变计划,与宠爱之人的父亲胡显祖发生矛盾,最终不得不罢官并将胡贵嫔送入庙中做尼姑。这段故事反映了他对贾似道的一种依赖,以及后者的操控手段。
总体来说,虽然有人认为他没有丧失德操,但由于把大权拱手交给奸臣,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这也是他的侥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