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赵构,历史上评为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名:赵构,别名:赵德基,国籍:(南宋)。民族:汉族,出生地: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出生日期:公元1107年5月21日逝世日期:公元1187年11月9日。
在位期间,他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并且多次因形势迫切而不得不逃往不同的地方,如扬州、镇江、杭州等地。最终,在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使他被迫退位,但随后又复辟。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并对抗金战争没有作出有效部署。
尽管如此,他还是有着书法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武双全”。他的《翰墨志》、《草书洛神赋》等作品流传至今。然而,在位期间,他也因为屈辱求和而遭到史家批评。在绍兴十七年(1143年),“秦桧专权”、“奸佞当道”,导致了岳飞父子冤狱之案,这些都成为他统治时期的一大污点。
在晚年的生活中,虽然自称不再问朝政,但仍然干预一些政事,有一次甚至因为帮助一个失职官员找回官职而愤怒。而在其去世前一年,即淳熙十四年,也就是1167年的夏天,当时的宰相万俟卨曾经请求太上皇授予自己最高荣誉,但遭到了太上皇坚决拒绝,这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依旧存在。
总结来说,宋高宗赵构是南宋初年的投降派首脑,以避敌锋逃往南方建立了新的都城临安,为后来的南宋政权打下基础。但同时,由于过度依赖投降政策,加之内忧外患,最终导致国家衰败。这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和军事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