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时驻军于灞上,一个穿着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前来求见。桓温因招贤纳士之需,接见了这位学问渊博的读书人——王猛。王猛自幼贫困,但热爱学习,在华阴山隐居期间听到桓温攻入关中,他特地前往军营。
桓温邀请王猛讨论当天下形势,王猛以精辟的话语分析南北双方的军事情况,使桓温大为感佩。谈话间,王猛不经意间把手伸进衣襟扪虱子,这一举动令旁边的兵士们欲笑而止,但王猛却显得无比自然。
桓温询问自己为何未能得到地方豪杰支持,王猛轻松回答:“您远征千里,却不渡过灞水,让人难以判断您的打算。”这一番言辞触及了桓温的心思,他在东晋朝廷树立威信是其主要目的,并未急于攻取长安,以保全实力。
虽然无言对答,但桓温看出王猛非同凡响,便在撤军时再三邀请他南下,并赋予官职。但由于内忧外患,东晋局势复杂,王猛拒绝了。此后,他便因“摸虱子”的奇闻出名。
苻坚继位后,与推荐给他的这个读书人才相遇,他们关于历史兴亡的大事意见完全吻合。苻坚视之如诸葛亮,将其提拔五次,最终成为大臣中的佼佼者。在年仅36岁时,其权力达到了顶峰,不受氐族老臣樊世等挑战。他与樊世争论至极端,被处死后,对秦国治理有所裨益。
随着时间推移,在苻坚和他的辅佐下,加强法制、整顿朝政、灭敌扩土使前秦国力日增,最终统一黄河流域地区。而公元375年,当病重之际,尽管身处高位仍然劝谏苻坚不要向东晋进犯,而应首先解决鲜卑羌人的威胁,以保障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