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秦赵邯郸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爆发七次大战结果互有胜负

18

在战国七雄中,赵国贵族出自商朝名门嬴姓部族,为商纣王手下大将嬴飞廉的直系子孙。始祖造父为飞廉的四世孙。赵国国君为黄帝五世孙伯益之后,与秦国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辅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赐为嬴姓,其部族为嬴姓部族。

尽管赵国和秦国同宗同源,但是,在战国中后期,两国却爆发了激烈的较量。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下秦赵之间的七次大战。

一、华阳之战。

华阳之战,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在这15万联军中,13万是魏军,2万是赵军,也即赵国是协助魏国作战。

二、阏与之战。

阏与之战,是指周赧王四十六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作战。

在阏与之战前,秦国和赵国虽然爆发了华阳之战,不过,这场战役中,赵国只是一个配角,也即二者没有单独且直接的冲突。一方面,秦国将重心放在了和魏国、楚国等大国的较量上,比如爆发了蓝田之战、伊阙之战等,而赵国则在胡服骑射后,解决了中山国这一心腹大患。所以,双方没有利益上的剧烈冲突。但是,在楚国、魏国元气大伤,秦国决定试探一下赵国的实力,从而爆发了阏与之战。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对此,赵括的父亲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

三、长平之战。

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秦见赵国固守不战,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四、邯郸之战。

邯郸之战又称邯郸保卫战,是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在邯郸之战中,虽然赵国苦苦支撑。不过,因为魏国和楚国的及时出手,这导致秦国吃到了败仗。

五、肥之战。

肥之战是秦王政十四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名将李牧率赵军在肥大败秦军的截击战。肥之战,秦军挟大胜之威而来,李牧则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不过,因为秦国的实力太过强大,肥之战并没有让秦国元气大伤。

六、番吾之战。

番吾之战是秦、赵两国交战中,赵国最后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秦王政十五年,秦军又大举进攻赵国。对此,李牧在战前准确判断敌情,是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但赵国已无力再战,所以此战仅为击溃战,未能围歼秦军。

七、秦灭赵之战。

公元前229年,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力已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亲自率主力直下井陉,杨端和率河内兵卒,共领兵几十万进围赵都邯郸。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全力抵抗入侵秦军。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那个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不辨,于是冤杀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抓住李牧被杀的机会,乘势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赵国都城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国公子嘉逃代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

上一篇祖辛

下一篇雍己-商朝君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