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史家认为,烛九阴即烛龙,是中国神话中的钟山山神,其本来面目应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蜕变而来。其产生晚于女阴崇拜时代。在《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有关于烛九阴的描述:“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烛九阴就是烛龙,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别名。
在《易纬乾坤凿度》中提到,“太阳说”最为古老,这种说法认为“烛龙即日之名”。清人俞正燮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并且引用了古书中的关于“日”和“祝融”的相关内容。他认为“祝融传说”与“祝融传说分化”之间存在联系。而姜亮夫则将“祝融音转”解释为“祝融传说”,并且指出 古时人们使用草木制作成的火把作为照明工具,因此形状类似于龙,他又称:“古人束草木为 烟火,而修然而长,以光为热,远谢日力,而形则有似于龙。”
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将乌克拉宁与开天辟地的盘古等同起来。这意味着盘古被视作创世者,被赋予了巨大的力量,使他成为昼夜交替、风雨雷电的源泉。在后来的神话故事里,盘古可能演变成了一个更复杂的角色,但他的基本特征——拥有控制自然元素的大能——一直保留至今。
在历史上,还有一位名叫张明华的人,他提出一种不同的见解,即将"烛龙"比作现代科学上的现象——北极光。他指出了《山海经》的描述与北极光相符合,并推断这可能是基于实际观察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记录。
总结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都能发现一条线索,那就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这些现象进行加以美化和神化,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原始宗教信仰体系所蕴含的情感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