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很明显,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诸军阀的后勤供应是靠掳掠而获取,这种状态谈不上有固定的战略物资来源。
刘备的军队在早期势单力薄,其后勤供应来源比较复杂,有时依赖社会上的资助,有时依赖其他军阀而获取,有时来源于抢掠。初平元年,当徐州刺史陶谦去世后,其别驾麋竺准备迎立刘备为徐州刺史,而陈登对刘备说“彼州殷富”,意即该地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军队。建安元年,“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1]麋竺倾其家产来帮助刘备,使自己获得了上的靠山,同时双方各有所得。此后,由于吕布的进攻,让刘备不得不依附曹操,“曹公厚遇之,以为豫州牧”, 刘备“将至沛收散卒,将至沛收散卒(曹操)给其军粮益与兵使东击布”。[2]这时候刘备的后勤供应是依赖于曹操。
当刘备脱离曹操以后,他转战各地,不可能有固定的战略物资来源,更可靠的是从抢掠中获得。在逃往荆州期间,“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行到襄阳”,在追赶下、多次放弃辎重和部分士兵,使得他能够逃脱危险。[3]
进入荆州之后,对地方征发赋税作为战略物资也是一个重要途径。赤壁之战后的胜利让刘备成为荆州牧,并且得到更多资源。他任命关羽为零陵、桂阳、长沙三郡都督,让这些地区提供赋税用于补充他的战争需要。这也标志着他开始建立起稳定的后勤保障体系。
然而,在夺取益州之前,由于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和稳定的人力资源,他无法有效筹集到必要的装甲和武器。而入蜀前夕,一位名叫郑度的人提出了坚壁清野策划,但最终没有被采纳,而是选择迎接了刚好想要扩大影响力的刘備。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政治手段如婚姻联盟和经济合作来确保自己的供给线。而到了建安十七年,当孙权向他求救的时候,由于被告知只有四千人以及一些基本用品,所以他不得不感到失望,因为原本计划中的支援根本就不存在。
到了蜀汉政权建立之后,大致上由地方供给中央政府,以及派出专门人员负责运送这些物资至前线。但也有例外情况,如诸葛亮在成都负责整体供应工作。当关羽领兵北伐樊城的时候,与负责运输的人员之间产生矛盾,最终导致失去了关键性的援助,从而被孙权袭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在寻找合适的地方统治基础还是如何维持战斗力,都涉及到对资源控制与分配能力极高敏感性问题,即便是在相对较小规模的情况下,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挑战性质。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和经验积累,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比如通过更有效利用女性力量来处理行政事务等方式,但是直到真正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化管理体系,还需经过许多努力与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