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吴锐乐观豁达,以知足常乐为己任。然而,他希望儿子超越平庸的生活,因此给他起名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蕴含着他对儿子的期望——成为一位大官,受皇恩待遇、泽被黎民,留下千古佳话。
从小,吴承恩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勤奋好学。他能在两三岁时读诗,在六岁入私塾后学习迅速进步。少年时,他因才华横溢而闻名乡里,被人们看好将来必成大器。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四书五经”失去了兴趣,而是沉迷于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等奇异故事中。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西游记》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深爱神话故事,有时连续几天沉浸其中。他保持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性格,这让父亲十分忧虑,但他未曾动摇。随着时间流逝,他结婚并获得优异科举成绩,但最终落第一次,再次尝试仍未成功。这两次失败以及父亲去世,对他的打击巨大。
面对困顿生活和科考失利之痛,吴承恩体会到了命运与人的努力之间微妙差别。他认为功名富贵由天命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游记》问世,它不仅是一部文学杰作,更反映了作者对于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与抗争,以及一种用志怪小说表达内心不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