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本之争,历时十几年,始终未有定论。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之间的权力斗争,让朝臣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立场。在这场争夺太子的过程中,有流言传出,神宗与郑贵妃曾在大高玄殿祷神盟誓,将玉匣内密誓封缄交由郑贵妃保管,这不仅违背了祖制,更引发了重大的政治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臣们通过奏折和请愿书提出册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建议,他们指责后宫干政,并对郑贵妃产生了怀疑。大臣们提出了多次要求,但明神宗以各种理由推托,不愿意把自己不喜欢的女人生的儿子立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
朱常洛五岁时,王恭妃还未受封,而朱常洵刚出生,即被封为皇贵妃,这让那些早就疑心重重的大臣感到不安,他们害怕因对此事让步而被记入史册,让后世认为朝中无忠君爱国之人。
然而,在明神宗处罚姜应麟等人的谕旨中,也指出立太子一定会依长幼顺序册立。这使得南北两京数十人上疏申救,但明神宗对此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但心中却极其恼火。
自从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引起群臣反对以来,明神宗怠政,对临朝听政十分厌恶。张居正已死,冯保被贬,被称为“和事佬”的首辅申时行抱着幻想,对皇帝一再迁就。这样,明神宗逐步沉迷在六宫佳丽之间。
此后,大臣仍然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于万历十八年集体要求册立,并且杜门请辞,以施加压力于明神宗。然而,每当他们试图将问题解决,就会遭到明 神 守护自己的态度,再次推延至万历十九年或二十年的春天举行。不过,最终还是没有结果,只是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年正月二十二日,上疏请求三王并封之礼,却遭到了大哗,因为这一做法似乎质疑了朱常 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最终收回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