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吴锐乐观豁达,以知足常乐为哲学指导。然而,他并不希望儿子跟自己一样平庸无闻,因此给他起名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象征着他期望儿子将来能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一位流芳百世的忠臣。
少年时期的吴承恩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即使在两三岁时就能读诗,也在六岁入私塾学习。受老师专门教导影响,他学业进步迅速。年轻时,他因才华横溢而闻名乡里,人们对他刮目相看,将他视为未来的高官。但随着年龄增长,吴承恩对“四书五经”的兴趣渐减,而对稗官野史的喜爱却日益增强。他特别钟爱捕捉新鲜事物和神仙鬼怪故事,并从中汲取灵感,为后来的《西游记》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沉迷于神话故事,有时连续几天沉浸其中。他的父亲多次劝说他回到正途,但这位狂放不羁的人毫不动心。在家庭生活中的压力与科举考试失利之间摇摆不定,他终于决定重新拾起“四书五经”,并在府学及科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获得科举生员资格。
然而,在南京参加乡试时,他名落孙山,这让他的父亲感到巨大的遗憾。当年的失败,对他的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又投入到八股文学习之中,但再次未能考上。这两次失利,以及父亲去世后的心理阴影,使得吴承恩陷入了极度沮丧和绝望之中。
但就在这个低谷点上,生活给予了他新的勇气和力量。他认识到命运是不可抗拒的,不仅如此,还有更大的社会现实需要面对。他开始用志怪小说表达内心的不满,最终创作出了文学宝库中的巨著《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