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1590年明朝的辉煌徐光启与小站稻田的故事(图)

0

在1590年,明朝正值鼎盛时期,徐光启与利玛窦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大传奇。清代之前,津南地区的小站稻种植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辽对峙的年代,就有何承矩提出了在“缘边”(今津南一带)屯田种稻的想法,而宋太宗则赞同了他的奏议,并命他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以实施屯田政策。

到了明代,这一政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派遣功臣亲兵,大批移民到津南开荒种稻。而弘治元年(1488年),丘浚又提出华北滨海平原皆可广行水利,将斥卤转化为良田。万历二十五年(1597)春,户部奏称天津沿海一带,由于胶河水淡,可以种植嘉禾,因此设法招垦,并将环海荒田地进行开发,使之成为军民人等世为己业。

汪应蛟任天津海防巡抚后,他见到葛沽和白塘口等地的大量荒土,都说这些土地是斥卤不可耕。他认为,只要得到水利,便能收获丰硕。在万历二十八年的夏季,他在白塘口和葛沽两处成功实行军垦民种5000余亩,其中水田2000亩,每亩最高收四五石。此后,他陆续开发了更多区域。他们采用的是江南围田耕作方法,以“十字围”命名,该方法深受当地农民欢迎。

围 田的格局是“一面滨河,三面开渠,与河水通”,并且筑堤防止洪涝,同时利用海河潮汐进行灌溉。这一种方法适合低洼及地表水丰沛地区,如今依然被一些地方使用。此外,还有一首《十字围》的诗:“河水澄清红稻肥,田间燕子双双飞。葛沽遥接贺家口,土人相传十字围。”这不仅展现了当时农业技术的先进,也反映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情。

随着时间推移,小站稻开始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当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修编《历书》而遭朝臣非议后,他选择隐居于天津。在此期间,他不仅注意改造盐碱土,还研究了一系列新的农业技术。他分析近海重碱之地初开时不宜稻,因为洗去盐分不足,最终完成了南方优良品种北迁的事业,为解决该地区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由于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而天津作为京都门户和通往辽东战场必经之路,对京师和辽东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再次出现屯田热潮。当时,有官、私、佃、军、屯五种不同的开垦方式,每一种都有其独特性质和效益。而董应举因其管理能力,被委以重任,在多个区域试办新型农事制度,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使得整个社会获得巨大发展。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