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阅了《明太祖实录》,其中第92卷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下达了一道旨意,要求南京官员在空闲土地上建设260间瓦房,以供无家可归的南京居民居住。紧接着,他又命令上海(当时称华亭县)的官员对宋朝遗留的居养院进行修缮,以便为没有固定住所的上海市民提供安置。这两项试点措施实施后,不久于同年底,朱元璋进一步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对于全国各地无法自食其食、衣不蔽体、无依无靠的人们,都应由地方官吏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无论是衣服、粮食还是住房,都应按月给予。而且,这一政策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全力以赴执行。
历史上,在北宋时期首都开封设立了四个“福田院”,每个院内有几百间房屋,为流民、贫困市民以及孤老人提供免费住宿和膳食。在南宋时期,这些机构虽然名存实亡,但仍有类似功能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继续存在,其中安济坊专注慈善医疗,而漏泽园则负责处理无人认领尸体。这些措施直到南宋中叶才逐渐废除。
明朝初年的皇帝朱元璋显得特别关心穷人的问题。他本人也是一个小农出身,对于贫困人民深感同情,因此他在位期间致力于解决全国范围内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明太祖实录》第92卷中记载,他曾命令建造260间瓦房用于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对此持有一种理想主义态度,即使他的这一目标有些过于乐观,也值得我们尊敬。确切地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致力于为所有穷人盖房子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