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话的音韵,通过多种文献资料来探索。《西儒耳目资》是由金尼阁撰写的一本汉语教材,使用拉丁字母标注了当时的官话读音。而《官话语法》则是万济国所著,这两本书都是由耶稣会传教士在明朝时期编写,用以记录当时汉语官话的读音和声调。
此外,还有Montucci收藏的手抄本汉拉字典,其中介绍了用五线谱描述当时汉语各声调的调值。此类口语材料源自于李边所著的《训世评话》,这是一部翻译中国古籍故事用的当时口语文本。
关于声调调值,我们可以参考曾晓渝对《西儒耳目资》的构拟,以及高田时雄对明末官话调值的小考。在这些研究中,上声、去声和清平等都有相似的特点,与现代一些地区如武汉的话具有高度相似性。例如,“出”这个字的读音带有一丝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声音特色。
总体而言,明代官话在结构上与现代某些方言,如西南地区的一些方言,有着显著之处。尤其是在上声和去声方面,它们几乎完全一致,与武汉的话相似度极高。而清平和浊平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与武汉的话也有很大的雷同之处。这一点为我们理解古今语言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