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朝以其强大的军队著称,从建国到灭亡,其战斗力一直保持在高水平。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这不仅是对人物的赞美,也体现了明朝军队的长盛不衰。
开国初期,明军即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在扫灭张士诚和陈友谅、北伐消灭蒙元之后,明朝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从南到北统一中国的大帝国。此后,永乐时期的卫所制度达到了鼎盛,有三大营之称,其精锐程度少有匹敌。这支强大的军队被用来北征蒙古、南伐安南,使得永乐一朝文治武功在史册上留下了深刻印记。
然而,在历仁宣至正统年间,由于腐败和弛绥,一度让明朝失去了曾经的威风。正统十四年的土木之变更是这一点的一个缩影,但随着于谦主导下的反击,明军迅速收复失地,再次展示了其雄厚实力的尊严。
成化时期,有名将王越平定大藤峡之乱,并且陆续对建州三卫进行整顿。此外,《平夷录》也详细记录了当时一些战役中的胜利:
"强壮就戮,老稚尽俘,如土崩而火灭,以至瓦解而冰消空其藏而猪其宅杜其穴而空其巢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焚烧村寨捣荡屯落遇青壮杀逢老幼俘"
直至嘉隆万年期间,当徐阶、高拱、张居正相继执政,他们提拔了一批杰出的将领,如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等人,这些人才帮助清除了倭寇与满洲族部队,为天下带来了安宁。万历皇帝在抗日援朝战争结束后,即下令处死战俘,并宣读《平倭诏》,其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是“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这两句誓言,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驾齐驱。
此外,还有崇祯八年的料罗湾海战,大败荷兰舰船,以及许多边关将领练兵抵抗农民起义和清兵入侵,最著名的是孙承宗、袁崇焕以及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卢象升指挥天雄军秦良玉领导白杆兵,他们不仅抵御内部挑战,也保卫了国家安全,不断延缓了末日临近的事实。
回顾过去300年的历史,无论是在开国初期如徐达常遇春蓝玉,或是永乐时期如永乐皇帝张辅;或是在景泰时期如于谦成化时期如王越;或是在尚武时代或者嘉隆万年期间像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还是到了末日前夕的人物如熊廷弼孙承宗孙传庭曹文诏卢象升杨肆昌洪承畴,每个时代都有人物力量支持,而这些英雄们确实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为国家稳固立下汗马功劳,是他们使得整个300年的时间里,小小中国能够维持住它那颗耀眼亮丽的心脏——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