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遗孤:朱元璋为何不杀那位留在身边的孙子?
在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曾有三大遗憾:未能得到传国玉玺、未能降服王保保,以及不知道元朝太子的下落。公元1367年,他派徐达和常遇春北伐,第二年攻克了元朝的大都,这标志着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彻底结束。两年后,元顺帝去世,其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承汗位,被称为北元的最后一位皇帝——昭宗。
当时,明军抓住了一个重要俘虏——买的里八剌,是元顺帝留下的孙子。在古代战事中,有一种“献俘礼”,将重要俘虏通过特殊仪式献给君王。但是,在这次情况下,大臣们建议立即杀掉买的里八剌,以提升士气。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同意这个建议,而是封他为崇礼侯,并且好吃好喝地招待他四年后,将其送回蒙古。
那么,朱棣为何要如此厚待那个来自敌对民族、身份低微的人物呢?原来,当时朱棣正在策划一场更大的棋局。他希望通过汉人的教化来影响买的里八剌,让他回到草原上继承汗位,从而间接实现征服蒙古的心愿。这一点可以从《明太宗实录》中看出:“我皇考太祖高皇帝于 元氏之子孙存恤保全,有来归者皆令北还。”也就是说,朱棣希望能够让买的里八剌回到蒙古,再次成为可汗,以此达到控制和影响目的。
然而关于买的里八剌最终如何结局,现在仍有很多争议。根据明史记载,他返回蒙古后继承了汗位,但是在蒙古史料中却找不到他的踪迹,或许改名,或许已经死亡。但无论如何,这段历史还是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即使是敌对势力之间,也可能存在共同的情感和期望。而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