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1386年到1431年之间活跃,明成祖的第三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他被封为高阳郡王。永乐二年(1404),朱高燧被晋封为赵王。他后来被命令居住在北京,诏令所有的政务都要通过他的王后来处理。在每年的朝觐京师时,他总是会辞去职位并返回家乡,而太子朱高炽则会亲自送他到江东驿站。朱高燧因为受到宠爱而变得骄傲,他常常不法行事,并且与汉王朱高煦密谋夺取皇位,这种行为经常谮言太子。因此,太子的宫殿和官员们多次得罪了他。
七年(1409)的时候,当成祖得知他的不法行为大怒之后,将长史顾晟斩杀,并剥夺了朱高燧的冠冑,但由于太子的力量能够解释情况,所以才免于一死。这时候,国子司业赵亨道和董子庄被任命为长史,以辅导他们。不过,由于这些措施,朱高燧开始有所改变。
二十一年(1423)的五月的时候,当成祖病重时,一些护卫指挥孟贤等人、钦天监官王射成以及内侍杨庆养子的儿子造出了假诏书,要毒害帝君,在帝驾崩之后废掉太子,然后立赵王。但是,这个阴谋最终失败了,被揭露出来,那些参与的人都遭到了惩罚。而那个负责传达伪诏书的人,被捕并处死。当这个事件发生时,成祖询问朱高燧是否参与其中,但朱高燧非常害怕却无法回答。当太子介入并解释说这是一起下人的恶作剧,并不是由自己知道的事情之后,从此以后,朱祁镇更加小心谨慎。
仁宗即位后,加恩给汉、赵二王,每年的岁禄增加到两万石。此后的一年,即1425年,他被迁往彰德府(今天河南省安阳市)。当宣宗即位时,又赐给了他田地八十顷土地。而宣宗将反叛的汉王恢复回来至单桥边界地区,那时候尚书陈山迎接皇帝,并提出建议应该移兵前往彰德以捕捉赵王,因为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那么赵王可能会反叛,而且日后的麻烦又将落在圣上的。但是宣宗还没有决定。在这个问题上,只有杨士奇不同意这一建议。不久,有更多的人请求采取行动,最终得到同意。然而,当汉王恢复回到京城之前,也曾提及过与赵通策划过事情。户部主事李仪要求削减其护卫,而尚书张本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但宣宗还是没有听从这些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个问题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多。一直以来,都有人对此进行辩论,最终决定使用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带着相关证据和群臣章表向朱祁镇展示。这让他深感恐慌,因此请求回归常山中护卫,以及那些群牧所和仪卫司中的官校人员。而宣宗命令收回那些已经归还给他的护卫,但是保留仪卫司中的部分人力资源。在宣德六年的某个时间点上,即1431年的某个时间点上,他去世了,大约四十六岁寿命。他获得简悼号称简文公,其孙惠文公继承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