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生于公元1040年左右,以至死于公元1112年左右。其父是晏殊,他的词风与其父齐名,被后世称为“二晏”。
他自幼潜心六艺,并旁及百家,对乐府有独特的喜爱,因此文才出众。在他的生活中,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亲或朋友的地位来谋取功名,这使得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一生只做过几个小官。
黄庭坚评价说:“余尝论:叔原固人英也;其痴处亦自绝。人爱叔原者,皆愠而问其旨:‘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乃共以为然。”从这些“四痴”可以看出他们孤芳自洁的个性。
他忠纯真挚的痴情,他仍未失去童心,但难以融入一般俗人的世界。他好藏书,也能诗,但尤以词著称,有《小山词》等作品。这部《小山词》收集了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令。
他的词风浓挚深婉,与其父齐名,但在言情上更胜一筹。他对个人遭遇和社会现象都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冯煦评价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作品都是历来传诵的佳作,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深情和细腻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离别、相思和重逢之间复杂的情绪波动。
总而言之,小山的词是一种精妙绝伦的小令艺术,它通过语言上的精准控制和情感上的真实投射,将艳丽与雅致完美结合,使得这门艺术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此外,由于他对待事物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于他的品格评价如此高的一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