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左良玉之手终成亡国之锤明末书生掷笔问世所获千万金

0

在历史的长河中,左良玉这个名字总是与明朝的衰落紧密相连。人们常说:“亡明之天下者,左良玉也。”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将明朝灭亡的责任归咎于左良玉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一下这位悍将到底做了什么,让他的名声受到如此大的打击。

首先,我们要了解左良玉本人。他是一位山东临清出身的人物,从小丧父,由叔父抚养长大。尽管他文盲,但却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谋。他曾经担任辽东车右营都司,并且在崇祯四年的战松山、杏山下的大战中表现英勇,被录为功臣。

然而,在后来的岁月里,左良玉并没有成为救赎明朝命运的人选,而是逐渐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在农民起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他被派往对抗李自成等农民军。不仅如此,他还屡建战功,对农民军造成极大的威胁。但随着官职的提升,他变得骄纵,对明朝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其次,我们要看看左良玉如何一步步失去了自己的局面。首先,是他养寇自重。当崇祯十三年张献忠所部被围困在玛瑙山时,他虽然立下了首功,却放走了张献忠,这让他失去了一个击败敌人的机会。而后来,当杨嗣昌召集各路兵力合击农民军时,左良玉却未能按约发兵,这进一步削弱了他的权威。

再次,看看他如何失去了人民的心。这时候的官军比起流贼更为凶残,不仅烧杀抢掠,而且对百姓造成极大不便。马世奇上奏给崇祯帝指出了这一点:百姓苦于左良玉之兵而不得安宁保护自己。

接着,还有他的拥兵自重拒绝勤王的问题。在崇祯十五年,当朱仙镇需要抵御李自成的大军时,他却一夜之间撤离,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此外,无数次诏令要求他出兵勤王,都因为畏惧而迁延不至,最终导致整个防线崩溃。

最后,再看看内斗中的勇敢与外战中的怯懦。顾城先生评价说:“早已成为一个拥兵割据的军阀,勇于虐民,怯于大战。”1645年左右,以“清君侧”为名,他率领大队人马南征北伐,却最终因病去世,其子继承遗志投降清朝。这一切都足以证明,那些将明朝灭亡怪罪给他的观点并不无道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系列行为和选择,使得人们认为若不是这样一个人,那么历史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不过,这只是我们的推测,每个历史人物都是复杂多面的,他们留下的印记永远不会简单地归入善恶两端,而是在光影交错中绘制出一幅生动的地图。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