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侑,隋朝的恭帝,他生于大业元年(605年),在东京洛阳皇宫紫微城。自幼聪明过人,气质非凡。他最初被封为陈王,后来改封为代王,并食邑一万户。在杨广亲征高句丽时,他留守长安,为当时的太子。
然而,杨侑的帝位并不是他自己拥有的,而是由李渊扶持起来的。他的父亲是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与母亲韦妃共同见证了他的出生。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唐国公李渊攻入长安,将杨侑立为皇帝,但这仅仅是一个名义上的称号,因为实际上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李渊手中。
在义宁二年的三月份,当消息传来了杨广死讯的时候,李渊认为时机成熟,便迫使杨侑退位,并于五月十四日(618年6月12日)自行称帝,更改国号为唐,这标志着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建立。随后降低了杨侑的地位,让他成为酅国公,在长安闲居生活。这段时间里,他作为隋恭帝共执政了177天。
随后,隋恭帝去世,没有留下任何继承人,因此族子杨行基继承了酅国公爵位。而关于他的评价,有学者如《北史》的作者李延寿这样评价:“恭帝年纪轻小,又遭家事不顺。一人的失德导致国家动荡;四海之地陷入混乱;群盗四起、豺狼横行路途塞满;南方蛮夷势力扩张无人归来。即便想要不遵循尧、舜那样的道德准则,也难以避免如此命运。”这个描述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对其统治方式和结果的一种批评。
最后,我们知道楷陵位于陕西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是平地新筑的大型冢墓,其规模比靖陵更大,用土填筑周长约200米左右,现在已经没有建筑物遗存,但有明显盗洞迹象表明此墓曾经受到了破坏与侵扰。